查看: 49214|回复: 18

[百姓杂谈] 集全皖北之力发展淮北煤田

    [复制链接]
胡琦浩 发表于 2022-2-4 10:39: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广告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淮北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958年7月,淮北煤矿建设协作会议以后,各路建设队伍和数万民工数日内云集淮北。首先开进淮北地区的专业建井队伍,除了1957年上半年已进驻烈山的徐州煤矿基本建设局第三建井公司外,还有该局的第二建井公司和第一建井公司的一个工 区。第三 建井公司仍驻扎在烈山,负责烈山斜井、立井和土型、杨庄等井口;第二建井公司驻扎在高岳,负责张大庄 (张庄 )、皇后窑、朱庄、蔡王庄等井口;第一建井公司的一个工区负责北部袁庄井口。各路建设队伍进驻淮北地区之后,仅用一个星期便仓促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土法上马,迅速进入施工阶段。
20220204103229front2_0_1347678_FsM29Xw3umGi55UEQHoGGI7s19ta.jpg
20220204103229front2_0_1347678_FqfTwxL9WJql0GHxHMxlKMKoq2yg.jpg
皖北各县主动承包建井任务,派出专人到农村区、乡、社招收建井工人。到 1958年底,各县为淮北矿区招收建井工人 9629名。矿区附近的濉溪、萧县、宿县三县还专门成立了支援煤矿办公室,动员数万名民工,在很短的时间内共计开挖了 200多公里的铁路、公路、河流改道等土石方工程。临泉、五河等县从数百里外调集200辆平板车帮助矿区运输。素来贫困和林木资源缺乏的淮北各县,为煤矿建设筹集了 35万元的培训经费,支援 1600多立方米杂木。
20220204103327front2_0_1347678_Fhjm0RsL6hqvkqzCml1i6NoMyHid.png
在如何开发建设矿区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根据主客观条件,尊重科学规律,量力而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群众热情高、干劲大,应该尽量多干, “星罗棋布,遍地开花”。在反右派的余波和“大跃进”浪潮的冲击下,后一种意见占了上风。从 1958年7月至 10月,淮北煤矿建设全面铺开,先后有 10个井筒破土动工。连同在 1957年下半年已经开工 的烈山斜井,在40多公里长的基建线上,有23个井筒在同时开挖。这种盲目的行动超越了客观许可的条件,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远远跟不上工程进展的需要。有的井筒刚开工不久便不得不被迫停工;已经开挖的井筒先后报废了 18个。同时,根据中共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指示,淮北煤矿筹备处还抓了“小土群”工作,在烈山和小孤山等地动工 兴建了许多 50米远的一个小窑,收效甚微,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广大工人、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怀着为国家早出煤和改变淮北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在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下,吃苦拼力,任劳任怨,推动着淮北矿区开发建设工作艰难地向前发展。几千名建井工人和数万名民工一下子涌进淮北之后,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吃住等生活上的问题。当地群众虽然腾出了一些房子,但远远不能满足最起码的需要。有些井口远离村庄,无民房可以借宿。建设者们买来芦苇、秫秸、大席,在平地上搭起窝棚。一个窝棚少则数人,多则几十人挤在一起。这种窝棚挡不住风,遮不住雨,夏天蝇爬蚊叮,冬天常常半夜冻醒。烈山井口的指挥部是工人和干部垒起瓦子石盖上大席搭建起来的,遇着大雨只好穿着雨衣,抱着电话机值班指挥生产。有幸住在民房的,也是几人合用一张床,三班倒换轮流睡觉。为了解决住的问题,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动手拓土坯,自建简陋的住房。最先到达淮北矿区的干部、工人,拓土坯盖房是他们的必修课。吃饭问题也同样困难。无论干部、工人,一律吃大锅饭。当时国家供应每人每月27.5斤口粮,还要扣除2斤“节约粮”,其中山芋干超过 20斤。副食品供应也非常缺乏,青菜很少,山芋面窝窝头就咸菜。至于文化、卫生等福利设施,更是一无所有。井口 刚刚开挖时,矿区甚至连个澡堂都没有。工人下了班一身泥水,只能在水坑沟沿或水井旁边打水淋洗。偶尔有电影放映队来工地慰问,看一场露天电影,便是最高的文化享受。
20220204103422front2_0_1347678_FtWtoCwMquDZvVpPWgqbInzrn1hY.png
器材、材料、设备以及动力匮乏。淮北煤矿筹备处建立不久,上级调来了 10辆苏联造的吉斯 5型 3吨载重汽车,是建矿初期仅有的交通运输工具。没有机动车辆,没有起吊设备,广大职工就采用人拉肩扛,马车驴车一起上的方法搬运和安装设备。第三建井公司的全部施工设备,都是由工人和干部从庄稼地里拉进施工 现场的。杨庄变电所的变压器,是工人们用肩膀抬进去的。第二 建井公司在朱庄、张大庄开挖井口时,发动干部、工人到高岳山上打瓦子石。电力严重不足,而且经常停电,只好到街市上租用汽油灯照明。停电时,水泵不能开,工人们就排成长队用安全帽舀水。农用水车、牛皮包、水桶、面盆这些生活工具,都曾用来排水提升。张大庄矿风井开挖时,出土全部是工人们用木筐抬上来的。原始的人拉肩扛、牛拽驴拉,成了许多建井工地上一道常见的风景。

淮北煤田的表层土厚度约在 40米至 100米,建井工 程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流沙。第一次开凿杨庄井筒时,由于流沙的涌起,竟将滚筒、稳车都卷入了井下。第二 次重新选址开工,并请来北京矿业学院的许多大学生和各方面专家“会诊”,但仍然不能穿过流沙层。土型井筒因为没有穿过流沙而报废。马庄风井采用冻结法施工,已穿过 30米的流沙,但因后续材料缺乏而失败。广大的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同凶恶的流沙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烈山斜井开挖时,使用超前木板桩法施工。1958年 5月3日凌晨,当施工进展到表土和风化带接触时,因水压过大,突然发生涌沙险情。正在值班的徐州基建局第三建井公司工区主任谢斌杰、队长邱玉凤立即下井处理险情,妥善安排全部工人撤退,而谢斌杰、邱玉凤却被流沙吞埋,为开发淮北煤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土型井筒流沙涌出的警报传出后,已下班的工人,正在看电影的工 人,不待命令纷纷赶到井口,不换衣服便下井参加抢险。第三建井公司副经理张文清、青年技术员曹静和工人们一道参加了抢险。大家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衣服、棉袄、棉被堵塞流沙涌出的裂口。第二 建井公司党委书记郑福瑞在马庄风井出现涌沙险情时,坚持下井查看,起沟后仅 1分钟,流沙即将井筒涌满。淮北煤矿筹备处副主任邢凯下井查看险情时,腿骨被打断,由于抢救及时才免于被流沙吞没。
20220204103525front2_0_1347678_FlqN6TuejNx2bNAv0aMPliHeXy-7.png
在与凶猛的流沙进行顽强的搏斗中,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干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反复总结经验教训,创造出许多制服流沙的有效办法。沈庄矿主井创造性地采用油压钢管超前小井的施工方法和在井筒内采用水箱截水、井壁打眼防水等技术措施,于 8月12日穿过 46.56米的表土层达到了基岩。在徐州煤矿基本建设局总工程师沈季良的主持和指导下,将我国建造武汉长江大桥时打桥墩采用的震动下沉管柱法引进煤矿建井工程中,创造了煤矿建井的震动管柱法。烈山竖井使用这种震动管柱法,穿过了 10多米的流沙层,于 8月 27日顺利贯通。继烈山竖井使用震动管柱法获得成功以后,张大庄矿主井采用震动沉箱法,以不足1个月的时间顺利穿过厚 17.01米的流沙。8月 30日,又采用内径4.75米的大型管柱,仅以纯震动4小时30分 16秒的时间,将 4节总长 28.5米的管柱震动下沉 25.71米,穿过了流沙和软土层。

在建井施工过程中,矿区根据各个单位具体生产情况,大力组织动员职工,开展以“拿方献计”为内容的技术革新运动,创新了一系列技术,在煤矿开发中取得显著成效。1958年至 1959年,淮北矿区职工 共提合理化建议 6080件,被采纳的有 2072件,获得落实的有1463件,创造价值55.31万元。其中,三O二工区工人王思雨、王东成想出了改进井下操作的意见,并用秫秸扎出个模型,经试验效果良好。三O一工区创造性地推广斜井平行作业法,凿砌一次成巷,在副井平行作业中创出日进尺 5.9米成井的好成绩,较平时提高5倍多。第三建井公司机修厂铆工组在制造井圈过程中,改用稳车压捲、活模子等工艺,效率从每班生产4.5根井圈,提高到了50多根。机修工 人刘世太改进车螺丝方法,由原来三 四刀成功,改进后只需一刀就成功,每班由生产 100个提高到生产420个。二 工区机电工孙鹏举经过 5次艰苦的实验,将压风机油杯的指挥凡而试制成功,解决了巷道掘进送风的关键问题。建筑工人创造性地采用砌拱施工技术建造楼房,建造了一栋又一栋砖拱楼房,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和钢筋水泥。在采煤、掘进、机电安装、机件加工等方面,广大职工也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如浅打眼多循环、打眼装炮平行作业、四班交叉作业、抛碴爆破法,等等,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959年4月9日,中共濉溪市委批转第一建井公司第一工区总支委员会 《关于开展红旗竞赛的评比办法 (草案 )》,在全矿区持续推动以高速度、高产量为中心的“六 比六赛”(比思想,赛干劲;比钻劲,赛巧劲;比指标,赛措施;比速度,赛安全;比数量,赛质量;比作风,赛协作 )劳动红旗竞赛活动。并提出战斗口号:“全体职工总动员,红旗竞赛劲冲天,施工大展高速度,建井不过‘一、二、三 ’ (即小型矿井一年建成,中型矿井二年建成,大型矿井三年建成 )。采煤丰产大面积,突破万吨场子关。开井十三交五对,出煤定夺六十万。”各单位采取多种竞赛形式,有“升降红旗” “庆功宴” “卫星台” “打擂台” “花果树” “西瓜园” “安全竞赛评比场”等。4月3日,烈山竖井风井创造出1个小时架4棚、进尺 3.2米的最高纪录;副井三班开展了争夺战,徐存富班创出岩 100车、掛两圈的纪录;中班盛明香班紧紧追赶,自打眼,自放炮,并出矸48车,超过徐存富班;王洪先夜班又创自打眼,自放炮,自出矸,自掛圈,一个小班走一个循环的更新纪录。抓岩机手沙学文,在缺乏抓岩机手的情况下,一个人担负两个井筒的抓岩任务,不分昼夜地战斗在井下,在短短五六天的时间里,培养出基本能单独操作的新手。二工区风井岩巷掘进,计划每园班进尺 3米,实际每班进尺最高达到5.5米,最低达 4米,日日超额完成任务。1959年,全矿区涌现 164个先进单位,先进生产者9003人。

1959年3月,淮北煤矿筹备处召开会议,认真总结 1958年的经验教训,决定缩短基建战线,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先易后难,分批开发,打一个成一个,建成一批再建一批,力争早 日出煤。具体的目标是: “保三” (烈山斜井、烈山竖井、袁庄 )、“抓二 ”(张大庄、蔡王庄 )、两个小井上马加鞭 (沈庄、姚楼 )。为了保证这个建设方针的实施,淮北煤矿筹备处首先从组织上加强了领导,成立了南北两个指挥部,把 13个工 区合并为 8个工 区。南部指挥部的指挥为张文清,副指挥为郑福生;北部指挥部的指挥为邢凯,副指挥为邹云龙。徐州煤矿基本建设局第一、第二、第三建井公司也进行了调整,合并为安徽建井公司,下设3个工区 (工区不久改为处 )。淮北煤矿筹备处的领导亲临井口坐镇指挥,抓紧了工 程进展中的四大排队和六大平衡。四大排队是:建筑、安装、井巷工程的总排队,设备排队,年度计划与季度计划排队,工序间的排队。六大平衡是:设计图纸到达日期与开工 日期平衡,设备到达日期与安装进度平衡,材料供应 日期与工程进度平衡,劳动力的培训和调配与工作面的需要平衡,多工序间的相互交替时间平衡,财务拨款与工程需要平衡。

由于采取了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人力、物力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利用,加快了当年施工建设的7对矿井建井速度。1959年4月 1日,烈山斜井 (后定名为烈山一矿)移交生产,当年出煤 28万吨。
20220204103803front2_0_1347678_Flas5pKqYT9zfQhhEPREIXIkrCy9.png
20220204103803front2_0_1347678_FhCWz9r0Xwo4VzSYT-krz-VMuGuc.png
20220204103802front2_0_1347678_FgekDKyUHAxXD9zOOxUXuBVDFKCo.jpg
烈山斜井的移交和开始出煤,对于淮北煤矿的开发建设具有第一块奠基石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淮北煤矿的筹建工作取得了最初的实际成果。有了煤才有了立足之点,才有可能向上级要材料、要设备、要经费,才有理由得到上级的承认。否则,便只有下马。为了使淮北煤矿开发建设不致下马,为了使上级早日批准在淮北设局建市,只有一个烈山斜井移交生产是不够的。于是,淮北煤矿筹备处主任高心泰强烈要求烈山竖井、袁庄矿井和沈庄矿井尽快移交生产。为了达到尽快移交生产的目的,烈山竖井井下的大巷开拓工程抄近路拐了一个 90度的陡弯。到 1959年 12月 30日,袁庄矿井底大巷还差 3米没有贯通。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淮北煤矿委员会通过了高心泰提出的提前简易移交的意见,强调提前简易移交生产是关系淮北煤矿存亡的大问题。烈山竖井 (烈山二矿 )、袁庄矿、沈庄矿于1959年 12月 31日宣告简易移交生产。实际上,简易移交的矿井尚不具备生产的条件。袁庄矿在移交时,井架才刚刚竖起,天轮还没有安装好。

尽管是简易移交生产,毕竟在空旷的淮北大地上建成了烈山一矿、烈山二矿、袁庄矿和沈庄矿4对矿井 (后来烈山一矿、烈山二矿合并为烈山煤矿 ),总设计能力为年产 132万吨。随着4对矿井的投产,符离集到濉溪 32公里的铁路支线建成通车。各矿井之间的公路也大体上修好通车。淮北发电厂第一台 5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于 1959年 9月投入运行。建成了马庄等3个变电所,架设高压输电线路 110公里。新建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 12.12万平方米。

1958年,全国同时开工建设 40多个矿区,后来仅有几个站住脚跟,逐步发展成为正规的煤矿,淮北便是其中之一。困难的条件,恶劣的环境,锻炼和造就了淮北矿区早期的工人队伍。经历了艰难创业的工 人、技术人员和干部,后来成为矿区生产的骨干力量。各建井处在各矿移交生产时都留下了一些有技术有经验的老工人,支援了矿井移交后的生产。在淮北建矿初期制服流沙的斗争中,各建井单位运用的震动管柱法、自动沉箱法以及冻结施工等有益经验,后来逐步推广运用于全国各地的矿建事业中,为全国的煤矿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20220204103823front2_0_1347678_Fm1svPARlyks4PniCN_gY2mrZooq.png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龙海8 发表于 2022-2-4 21:06: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广告
有啥用,都忘记了我们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光发展复合肥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楼主 胡琦浩 发表于 2022-2-4 16:15: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哄哄123456 发表于 2022-2-4 14:16
我想知道一线工人有没有感觉幸福的。

在淮北矿区有饭吃就很幸福了,1959年出现自然灾害加上之前大跃进公社化,已经饿殍遍野,出现人吃人,大量人口非自然死亡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六月一号 发表于 2022-2-4 19:54: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现在的古城东路,梦幻王国东侧那个坑里也有一个井口,还有天一中学对面军分区那附近也有一个,都是当年没成功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重返地球 发表于 2022-2-4 15:42: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现在是举全省之力发展合肥,作为资源枯竭城市,淮北妥妥的全省倒数第一。什么时候省里能再次关注淮北,支持转型发展,也许还有希望。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男人至死是少年 发表于 2022-2-4 13:54: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哄哄123456 发表于 2022-2-4 14:16: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我想知道一线工人有没有感觉幸福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三国赵子龙 发表于 2022-2-4 14:21:3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来自: iPhone客户端
Sun9979 发表于 2022-2-4 15:18: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来自: iPhone客户端
sales 发表于 2022-2-4 16:46: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哄哄123456 发表于 2022-2-4 14:16
我想知道一线工人有没有感觉幸福的。

累的臭死,天天都想辞职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横刀一笑 发表于 2022-2-5 05:25: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路过帮顶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元亨利贞101 发表于 2022-2-5 08:33: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把能源贡献给国家
我为国家献煤电——
一个城市的诞生来自: Android客户端
chumaihuaibei 发表于 2022-2-5 08:36: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挖机爱德 发表于 2022-2-5 13:38: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龙海8 发表于 2022-2-4 21:06
有啥用,都忘记了我们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光发展复合肥了

有什么贡献??吃水还不忘挖井人来自: iPhone客户端
郁束简 发表于 2022-2-5 16:16: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挖机爱德 发表于 2022-2-5 13:38
有什么贡献??吃水还不忘挖井人

你可以不忘 但挡不住别人忘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横刀一笑 发表于 2022-2-6 06:18: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夏诗苳劫秋笙 发表于 2022-2-7 12:11: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来自: iPhone客户端
111111q 发表于 2022-2-10 05:42:1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有东西的时候你是老大,没东西不需要的时候啥也不是了来自: iPhone客户端
0561-ABC 发表于 2022-2-17 08:36: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来自: iPhone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