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铁脚板”织密群众“钱袋子”防护网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电信网络诈骗却如影随形,成为危害群众财产安全的一大“毒瘤”。而基层作为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地方,更是反诈宣传的前沿阵地。为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基层社区工作者积极行动,多管齐下开展反诈宣传工作,在基层筑起一道坚实的反诈防线。基层反诈宣传面临着人员结构复杂、信息接收渠道多样等挑战,为了让反诈知识真正入脑入心,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宣传模式。线下,我们充分发挥“铁脚板”精神,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深入大街小巷、居民楼院、商铺摊位。挨家挨户上门发放精心制作的反诈宣传手册,手册中不仅详细列举了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等常见诈骗类型,还配以生动形象的漫画,将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段、话术技巧以及防范要点清晰呈现。同时,我们还在社区广场、公园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定期举办反诈宣传活动。通过悬挂醒目的反诈标语横幅,摆放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向过往群众讲解典型诈骗案例。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将晦涩的反诈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家常话,“刷单都是骗人的,哪有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好事”“要是有人说你犯事了,要你转账,千万别信,那肯定是骗子”,这些直白的话语让群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线上,借助新媒体传播快、覆盖广的优势,充分利用社区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开展宣传。在社区微信群里,工作人员每天定时推送反诈知识、最新诈骗案例、警方预警信息等内容,还会与居民进行互动,解答大家的疑问。针对老年群体不太熟悉线上操作的情况,我们专门制作了简单易懂的反诈短视频,以情景剧的形式还原诈骗场景,让老年居民通过手机就能轻松学习反诈知识。同时,鼓励居民转发分享,扩大反诈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反诈知识在“指尖”传播。为了让反诈宣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精准宣传。对于老年群体,组织志愿者上门一对一讲解,重点防范保健品诈骗、冒充亲友诈骗等针对老年人的常见骗局;对于青少年学生,联合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反诈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等形式,培养他们的反诈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还与辖区非公单位、企业、个体户联合,在店铺张贴反诈海报,提醒群众防范诈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层反诈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明显下降,群众的反诈意识和防范能力大幅提升。许多居民表示,通过参加反诈宣传活动,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反诈知识,现在遇到可疑情况都能保持警惕,第一时间向社区或警方咨询。有位居民还分享了自己成功识破诈骗的经历,他接到一个冒充客服的电话,对方称他购买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进行退款理赔,要求他提供卡片信息和验证码。他想起社区宣传中提到的诈骗手段,没有轻信对方,而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成功避免了财产损失。反诈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坚守基层阵地,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持续加大反诈宣传力度。同时,也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反诈行动中来,让更多人了解反诈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共同筑牢基层反诈防线,守护好我们的“钱袋子”,让电信网络诈骗无处遁形。
页:
[1]